Standard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
—— 诊疗规范 ——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诊疗规范

心血管病患者,如何平安度过“新型肺炎”流行期

发布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-02-10 16:44 阅读次数:0

向心血管专家约诊方法:请关注公众号“zgheart”,然后添加课题组老师微信13810061014

分享此文,帮助更多心血管医患朋友

以下内容由医学专家根据现行医学知识撰写,不是对任何具体病例的诊断或治疗建议,仅供参考。


问:慢病患者因疾病情况变化,一定要去医院复诊。有什么注意事项?如何避免交叉感染?


答:原则上,患者应该避免或减少前往医院的次数,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,这些患者通常会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疾病的威胁。同时,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按照常规用药方案,通过药店或线上渠道、网上药房等电商途径购买,配取足量足疗程(3个月)的药物。


如果患者有轻微不适,可通过微信、电话、线上问诊平台等远程渠道咨询医生,调整用药方案。如果病情发生变化需要就医,建议到非“新型肺炎”定点医院或社区医院就诊,并尽量提早预约,错开就诊高峰。同时,患者也可以通过医院官方渠道熟悉医院科室布局及操作流程,减少就医时间。


如果一定要前往医院,请务必做好防护措施:前往医院的路上和在医院内,患者与陪同家属均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、随时保持手卫生、与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、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此外,患者回家后,须立即更换衣服,用流水认真洗手并尽快清洗衣服。


目前全国各级医院针对慢病患者的开药,已适当放宽开药量,以减少患者往返医院次数。这方便了患者,但患者也务必加强自我管理意识,避免在特殊时期给自己、家庭和社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。(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教授 王建旗)


问:慢病患者长期服用的药吃完了,担心去医院交叉感染,不想去医院配药,有其他办法吗?


答:首先,不建议患者自行随意停药,应听从医生指导,坚持长期服用药物。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按照常规用药方案,通过药店或线上渠道、网上药房等电商途径购买,配取足量足疗程(3个月)的药物。


购药过程中,如担心前往医院导致交叉感染,患者可考虑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及零售药店续方配药;也可通过药店或线上渠道、网上药房等电商途径,在慢病门诊界面进行咨询配药。但请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嘱购买,避免买错剂量或规格,影响治疗效果。


确保正确的药物剂量和服用次数非常重要,只有选对服药时间和方式才能保证治疗效果。慢性病是持久战,坚持长期正确服药是治疗的基础。(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教授 王建旗)


问:疫情信息繁杂,容易引起慢病患者的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,该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和防护?


答:有些患者因过度关注疫情、对一线医务人员、防疫工作者和患者的遭遇产生共情、对受疫情影响的工作和经济压力等因素,产生焦虑和恐慌的精神压力,导致交感神经兴奋,造成病情波动,这属于正常现象。


患者要正视并接纳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,遵医嘱服用药物,合理控制病情。必要时可通过在线问诊或在做好充分防护的前提下,去医院就诊,以调整药物。


同时,患者也要学会充实生活,少刷手机和看新闻,并按照下方的“四字箴言”来维持正常规律的健康生活作息:

*稳定情绪:俗话说得好,“心平气和,五体安宁”,避免过大情绪波动是非常有必要的。当情绪波动大或心理压力大时,极易增加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。


  • 节制饮食:在遵循“低盐低脂”的原则上,饮食以清淡为主,多吃蔬菜水果鱼、少吃粮食和肉,少吃蛋黄不抽烟喝酒。

  • 规律作息:生活不规律会加重心脏负担,易诱发疾病。

  • 注意保暖:骤冷骤热可使呼吸道及全身抵抗力降低,从而容易诱发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等,加重心脏负担,甚至诱发心力衰竭。

  • 酌情运动:在医生指导下,适当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,如在家中散步、打太极、做保健操等。(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教授 王建旗)


问:为什么此次疫情的死亡病例多为患基础病的老年患者?高血压患者该如何应对疫情?


答:目前已公布重症或死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为患有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。这些群体在感染病毒后,由于自身的合并症及器官损害的发生,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,对人体产生更大危害。


在疫情暴发的当下,高血压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,做好日常家庭血压监测,控制血压稳定。即便是原先没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,也有可能由于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强烈,产生应激反应而致病情凶险;也有患者是由于病毒感染,使得有慢性基础病的病情危重。


总的来说,高血压患者在疫情期间的防护应注意以下几点:


  • 严格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,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;

  • 平稳控制血压,做好日常家庭血压监测,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是重中之重;

  • 保持良好心情,克服焦虑情绪;

  • 保证健康的生活习惯,保证睡眠;

  • 保证饮食营养,营造健康的身体环境,预防感染。


一旦有感染迹象,不要恐惧,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,做好隔离,同时不要忘记携带降压药,有效控制血压。(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 张宇清)


问:对于高血压患者,最近体检结果显示有几个血脂指标异常。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时期不想去医院,该怎么办?


答: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。高血压和高血脂一直被看作“姊妹病”。此前研究发现,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高达61.5%,每三个高血压或高血脂患者中,就有两个患有合并症。两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并不是1+1=2,而是1+1>2的结果。


患者可以关注以下4个指标。如果有任意一项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外,就需要寻求医生指导进行治疗。研究发现,患者通过自己有效管理和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,可以大幅降低冠心病事件、冠心病死亡及总死亡风险。


微信图片_20200210165630.png


做好防护,定期配药。非常时期,降脂药患者如有需要,在做好防护措施(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、随时保持手卫生、与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、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)的前提下,可考虑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及零售药店续方配药。或者,为避免增加外出感染的机会,患者也可登录线上电商平台,在慢病门诊界面进行咨询配药,一般平台均可让药物快递到家。(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教授 王建旗)


问:疫情期间外部变化不断,容易血压波动,如何更好地控制?


答:高血压患者在面对精神压力或恐慌时更易引起高血压急症。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争,无数人的心凝聚到一起,共抗疫情,因此不需要给自己太多压力。许多人在关注病毒的同时,也暴露出很多心理情绪问题。有些患者因过度关注疫情、对一线医务人员的遭遇产生共情、对受疫情影响的工作和经济压力产生担忧、焦虑和恐慌的精神压力,导致交感神经兴奋,造成血压波动,这属于正常现象。


面对恐慌时,要正视并接纳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,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。同时也要学会充实生活,少刷手机和看新闻,维持正常规律的健康生活作息,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。最重要的是,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,合理控制血压和心率,必要时可通过在线问诊或在做好充分防护的前提下,去医院就诊以调整药物。


另外,目前全国各级医院已采取调整措施,也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。针对高血压等慢病患者的开药,开药量适当放宽,以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。这一方面方便了患者,但同时患者也务必加强自我管理意识,避免在特殊时期给自己、家庭和社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。(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 张宇清)


问: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,如何保持血压稳定控制?


答:在目前已披露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死亡病例中,高血压患者达到了60.9%。这与17年前的SARS类似。在国家发布的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四版)》中,针对重型、危重型病例的治疗,也强调了需要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,积极防治并发症,治疗基础疾病。


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新冠患者的治疗,应特别关注此类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,并做好基础血压管理。治疗可参考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》中对高血压管理的治疗建议:①一般患者血压应降至<140/90 mmHg,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<130 /80 mmHg;②推荐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,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;③对血压≥160 /100 mmHg、高于目标血压20 /10 mmHg的高危患者,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,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。


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,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。严格控制基础疾病,是加强防护、降低感染率,减少死亡率的关键。(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 张宇清)


问:冠心病患者在疫情期间应该怎样做好自我管理和防护?


  • 做好个人防护:尽量减少外出。到公共场所、进出人员密集场所、乘坐交通工具及接触发热、呼吸道症状者时,均应戴口罩,冠心病患者应注意,佩戴口罩时可能有不适感,甚至加重原有病情,应寻求医生指导。做好家居消毒,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。56℃30分钟,以及乙醚、75%酒精、含氯消毒剂、过氧乙酸和三氯甲烷(氯仿)等脂溶性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。从公共场所返回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、咳嗽或打喷嚏后、脱口罩后、饭前便后、接触脏物后要洗手。

  • 原发疾病的管理:疫情期间应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,避免病情复发、减少外出就医次数,尽量避免接触外界人群。

  • 严格遵医嘱服药:做好药物储备工作,患者常需服用较多种类和数量的药物,请严格按照医嘱服用,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。

  • 稳定情绪:保持良好心态,避免过大情绪波动。

  • 合理膳食:遵循“低盐低脂”的原则。饮食以清淡为主。

  • 规律作息:以免不规律的作息诱发疾病。

  • 注意保暖:骤冷骤热容易诱发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等;而感染会加重心脏负担,甚至诱发心力衰竭。因此注意保暖也是很重要的一环。

  • 酌情运动:在医生的指导下,适当进行有规律的运动,有利于保持冠状动脉通畅,从而促进缺血区心肌侧支血管的生长。(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教授 樊民)


问:做过心脏支架的患者,一直药物治疗,病情稳定,疫情期间怕被传染,不想去医院开药,能在家门口的药店或网上买药吗?


答:做过心脏支架的患者,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药物,避免随意停药,引发心梗风险。如果病情稳定,为避免去医院配药感染的风险,可在网上药店购买所需药品。但请严格按照医嘱购买,避免买错剂量或规格,影响治疗效果。(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血管科教授 邱朝晖)


问:疫情期间,放过心脏支架的患者需要关注自身什么症状,出现哪些症状须立刻就医?


答:如果病情稳定,建议患者在家做好自我疾病管理。但如果患者出现如下症状,需及时就医:


  • 疲劳后,身体突然出现胸痛、出汗、头晕等症状。

  • 静息状态下,胸闷、气短、心慌加重;与正常状态相比,疼痛感越来越明显,需要很长时间缓解才能平静下来。

  • 颈部有紧缩感,休息后不能缓解。

  • 睡眠时突然醒来,伴随呼吸不畅,感到慌乱和出汗。


上述多为发作性症状,多与劳累、活动、受凉、饱餐等有关。疫情期间,冠心病患者更应戒烟酗酒,避免熬夜和暴饮暴食,在家中做适当运动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从而避免冠心病症状加重。


如以上症状出现频率增加、症状加重、或不能持续缓解,请做好防护措施,并在家人的陪同下及时到医院就诊。(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血管科教授 邱朝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