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andard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
—— 诊疗规范 ——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诊疗规范

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进展与未来

发布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8-03-13 15:56 阅读次数:0

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进展与未来



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医院  张昊

  自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(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, TAVR;又称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,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,TAVI)进入临床,主动脉瓣狭窄(aortics tenosis,AS)患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。过去,无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(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, SAVR)机会的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或球囊扩张术,现在TAVR 已经成为这些和高危手术风险患者的一种选择。在过去的10年中,TAVR的手术量快速增长,但在各国发展不均衡。欧美国家开展了TAVR的注册研究,整理了数以万计患者的数据,定期发布年度报告,反映了既往TAVR 的发展。近两年,几个重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报道了最终或阶段性结果,进一步肯定了TAVR 的中短期效果。

  过去半个世纪,SAVR 一直是严重 AS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。然而,高龄伴有合并症的患者手术风险高,术后恢复慢。常见影响外科手术效果的因素如既往心脏手术史,慢性肺病,肾功能不全,体质弱等。据统计,至少 1/3 严重 AS的患者无法进行 SAVR,因此医学界一直在探索创伤更小的导管技术。1992年,Andersen首次进行动物试验,在猪身上实施TAVR;2000年,Bonhoeffer首次给一个12岁的男孩做了肺动脉瓣置换术;2002 年,Cribier完成了首例人类 TAVR,开创了 TAVR 的先河。自此,TAVR成为无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严重AS患者的一种选择。据统计,全球超过750个中心已完成20万例TAVR。历时5年的大型临床试验 Partner 1 结果证实了 TAVR在无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患者的效果。中低手术风险患者的临床试验也有了初步结果,预示着TAVR未来的发展方向。然而,TAVR还有很多问题函待解决,如瓣周漏、脑卒中、心律失常等并发症,植入瓣膜的耐久性等,需要更新的技术和更广泛的研究。

  基于目前的临床研究,2014 年的美国指南和 2012年的欧洲指南提出,无传统外科换瓣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的严重 AS 患者,如预期寿命大于1年,可行 TAVR ,其中无手术机会患者推荐级别为 I 类,证据等级B;高危手术风险的患者推荐级别为IIa类,证据等级B。随着相应临床试验的开展,针对中低危患者的指南很可能将在今年出现。

  TAVR 作为一项新技术,无疑为我们治疗严重AS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武器。近 10 年来,TAVR 已取得很大的进展。CoreValve US 试验中对比了 TAVR 与SAVR的花费收益比:虽然 TAVR 手术费用较 SAVR 高,但 TAVR患者住院时间更少,且获得 0.32 质量生存年的获益,花费收益比更高。我们仍面临很多挑战:首先,Partner 1和US CoreValve US已证实 TAVR 应用于无法行 SAVR 及 SAVR高危的效果,最近发布的中低危患者的临床试验Partner IIa显示SAVR与TAVR效果相当,应用Sapien 3中危患者的亚组分析甚至表明TAVR组复合终点优于SAVR组,SURTAVI试验也将在今年公布,将为指南的更新提供依据。第二是TAVR相关的并发症,新一代瓣膜具有可通过更小的鞘管,减少瓣周漏的发生,术中可回收等特点,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。第三是 TAVR 瓣膜的耐久性,目前研究表明瓣膜植入后5年效果肯定,更长期效果尚需验证。第四是TAVR的适应症仍在不断拓展:如单纯主动脉瓣反流,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,原有植入瓣膜的退化,二尖瓣、三尖瓣、肺动脉瓣瓣膜的置换等。

  与欧美国家相比,我国的 TAVR尚处于起步阶段,而国人更高的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发生率,更高的钙化积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。因此,中国TAVR技术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,需要自己的临床试验和自行设计的瓣膜。2012年9月,应用国产VENUS-A 瓣膜(图 3-A)的中国首例 TAVR诞生,早期注册研究共纳入101例患者(结果未发表),平均年龄75.6岁,平均 STS积分:6.65,死亡率 30 天:4.95%,6 个月 5.94%,1 年5.94%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该组患者平均钙化积分 1307,二瓣化畸形高达39.6%,均显著高于国外患者;最近该瓣膜已完成上市前研究,将于2016-6上市。J-ValveTM(图3-B)是为单纯主动脉瓣反流设计的瓣膜,6 例患者在随访中(31 天-186天)只有1 例微量反流。另外两款国产瓣膜VitaFlow(图3-C)、Taurus One(图3-D)也已进入临床研究。